|
|
|
|
|
“电池门”,令索尼复兴受阻 |
|
来源:Internet 时间:2006-10-14 10:37:42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
|
|
9月2日,索尼宣布公司产品安全总监下课,并破天荒地任命电视业务部门的总裁Makoto Kogure出任产品安全和质量总监,这也是迄今为止索尼公司负责产品安全的最高级别官员。 此举,使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索尼最近发生的“电池门”事件。尽管索尼一再表示,这次调整产品安全总监,“电池门”事件并非唯一原因。但毫无疑问,“电池门”事件是索尼临危换将的一个重要原因,“电池门”促使索尼重新审视 隐患潜伏已久的产品安全问题。由“电池门”事件引发的产品安全思考,也使我们对处于复兴阶段的索尼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电池门”会成为索尼复兴的“滑铁卢”吗?索尼能否走出“电池门”事件的阴影? 失落的索尼 我们不会忘记,今年是索尼60华诞。60年前,索尼在日本战后的废墟上创造了日本企业的神话。60年风雨兼程,60年追求卓越,带给了世人太多太大的惊喜。索尼,已成为日企精神的象征和创新的灵魂。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索尼,“日本制造”不可能称霸全球长达几十年之久,并继续领跑全球电子产业。不可否认,今日之索尼与昨日之索尼相比已大大逊色。由于决策的失误、商机的流失,索尼在多个市场面临强大对手的挑战和重压:曾经不可一世的“Walkman”,现在已无法望苹果iPod之项背;PS游戏机,虽三分天下有其一,但在微软Xbox 360和任天堂GameBoy的挤压下也是苦苦支撑。未来,游戏机市场谁执牛耳,业内众说纷纭,形势扑朔迷离;即使是大受欢迎的BRAVIA液晶电视,也在夏浦和三星的较量中感到了秋风瑟瑟;引以为豪的Cybershot数码相机,在同胞兄弟佳能、松下、尼康的眼里,也只是“雕虫小器”;蓝光DVD,尽管赢得了好莱坞主要厂商的支持,在与东芝HD DVD的竞争中处于上风,但要得到消费者的最终认可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总而言之,如今站在人们面前的索尼,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在市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王者索尼了。自去年洋帅斯丁格执掌教鞭以来,索尼走上了复兴之路。但是,60岁的索尼面临的复兴之路并不平坦—洋帅新政效果没有预料的明显、业务整合前景不明、竞争对手进步神速……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雨夜,在这多事之秋,索尼又迎来了当头一棒—笔记本电池频频发生故障。 8月14日,戴尔宣布在全球召回410万块索尼制造的笔记本电脑电池,创电子产业史上回召之最,原因是这些电池可能出现过热并存在起火的危险;8月24日,苹果也以相同的原因召回180万块索尼生产的笔记本电脑电池。消息传出,索尼股价大幅下滑,业内人士议论纷纷。分析师分析认为,“电池门”事件可能使索尼公司损失8500万-4.3亿美元(约合100亿—5000亿日元),回收成本占索尼全年净利润的15%至23%,将导致索尼年利润的迅速下滑,进而损害索尼公司著名品牌的形象。 面对市场的巨大压力和客户的抱怨之声,索尼主动出击,积极进行危机公共,及时发表公开声明,表示坚决支持戴尔和苹果的召回举措,并将采取具体的措施强化笔记本电池安全性能,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其实,笔记本电池出现故障在业内也是家常便饭,经常遇到。2005年,苹果和惠普就曾相继召回12.8万块、13.5万块笔记本电池。但都是波澜不惊,没有引起业内如此强烈的反应。而这一次,索尼却没有那么幸运,媒体频频报道,业内轮番轰炸。何也?树大招风。索尼是锂离子电池的发明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电池供应商,其产品供应给包括戴尔、惠普、联想、苹果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笔记本厂商,占全球25%的市场份额。 作为笔记本电池市场的老大,一举一动,自然引人注意。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尽管笔记本电池业务在索尼整体的产业链中份量不是很大,据2005年财报显示,其电池业务的营业额占电子产品业务的比例不过3%,占运营利润的比重也只有6%。但是,业务虽小,影响却一点不小。“电池门”事件,至少会对索尼造成两方面不利的影响: 一是产生信任危机。一直以来,索尼都是电子产业内品质上乘的代名词,索尼也一直都在引领着“日本制造”的航向。尽管索尼的其它电子产品今非昔比,但索尼电池却是一花独秀,坚守着索尼的初衷。看一看索尼笔记本电池的供应商,戴尔、苹果、惠普等那个不是业内一顶一的强者。多年来,凭着上述主流厂商的支持,索尼笔记本电池蚕食了市场25%的份额,堪称电池市场“巨无霸”。而以索尼、三洋、松下为首的日系供应商则垄断了全球笔记本电池市场近60%份额。 但是,机遇和危机并存。随着索尼电池问题的不断出现,笔记本厂商对于索尼的不满越来越多,而业界对于索尼及其日系企业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信任感也在一天天地淡化。由于索尼电池的客户囊括了几乎所有的主流笔记本厂商,因此问题电池存在于戴尔和苹果,那么其它的公司也有可能存在。如果出现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索尼面临的形势就岌岌可危了。Nomura证券公司分析师Eiichi Katayama分析,索尼电池门事件的影响有继续扩大的可能。 二是对手乘虚而入。据统计,受“电池门”事件的影响,大量原属日系厂商的订单已经转到了台湾企业名下。2005年,三星、LG等日韩系厂商纷纷放弃代工业务,笔记本代工市场正在被台湾厂商所主导,随着笔记本代工越来越集中到台湾,台湾相关配件代工企业的市场份额也日益增长。 业内预测,尽管目前日系厂商生产的笔记本电池份额接近60%,但到年底,台湾电池代工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就将超过50%,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池组提供商。特别是台湾的Simplo科技公司,异军突起,市场份额一路攀升。业内分析,到2007年Simplo科技公司预期电池定单将达到1500万块,市场份额将超过25%,极有可能取代索尼座上全球笔记本电池供应商的头把交椅。 同时,韩系厂商三星、LG的市场份额也会有所上升。韩国友利证券公司的分析师Lee Kwang-hoon分析认为,三星、LG今年下半年的市场份额会有所提高,并预计三星会取代索尼而成为全球第二大可充电电池厂商。三是影响战略调整。戴尔、苹果纷纷召回电池,这种先声夺人的作法可能使坏事变好事,增强客户对他们的信任感和忠诚度。而对于“罪魁祸首”的索尼来说,则有百害而无一利。目前的索尼,正处于多事之秋。大规模的业务调整正在进行之中,从高层到一般员工,精力都集中在业务重组和强化核心方面。突然出现的“电池门”事件,令索尼上下猝不及防,毫无思想准备。为了应付危机,索尼不但要劳命,更要伤财。 电池业务,虽不是索尼核心,但影响核心。影响核心业务在业界的良好声誉,巨额的召回费用更会拖累整体业务的利润的回升。如果处理不当,“电池门”事件很有可能会成为索尼复兴的“飞来横祸”,延缓和防碍斯丁格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总之,“电池门”事件,对日渐衰退的日系电池业务来说是雪上加霜,而对于处于复兴阶段的索尼来说,更是一道难越的坎。 |
|
|
|
|
|
|
|